大三巴牌坊前响起激昂的鼓声,“2019澳门国际幻彩大巡游”拉开序幕。 此时,距离澳门回归20周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个由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主办的活动已经历时8年,今年的主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 热情地投入“一带一路”倡议,同时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对于回归20周年的澳门来说,都是一个十分主动的行为。但博彩业“一业独大”,再加上土地、人力资源限制和基建条件欠佳等客观条件,澳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新一届特区政府会努力将资源转化为相关产业,推动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澳门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贺一诚在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时进一步表态称,澳门经济多元化是适度的多元化,哪些产业适合在澳门发展需要政府思考。“加大科技方面投入、培育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才是适度多元化的正确方向”。 12月20日,候任行政长官贺一诚将宣誓就职,他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发展定位及方向,澳门作为四个中心城市之一,迎来历史发展的新契机。贺一诚表示,这一规划《纲要》让澳门进一步认清了自身定位和发展机遇,对澳门未来进一步发展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 探路适度多元 澳门博彩娱乐业在澳门开埠之初就已经存在。2002年,澳门特区政府结束了有65年历史的澳门博彩专营制度,以赌权开放破解经济困境,澳门经济自此迎来关键转折,但也带来了另 一个问题。 转型成为以博彩旅游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为以后发展埋下了隐患。到2006年,澳门博彩收益超越拉斯韦加斯成为全球收益最多的赌城。 当年,国家“十一五”规划对澳门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两条指导思想——一是支持澳门发展旅游等服务业,二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2011年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则明确,“支持澳门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会展商务、中医药、文化创意等产业”。 “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初见成效。”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在2018年11月的立法会辩论经济财政施政方针时如此总结。 梁维特表示,博彩业务收益份额上升,新兴产业增加值总额上升两成。澳门博彩企业2017年非博彩业务收益306.74亿澳门元,占整体业务收益的10.36%,较2015年增加28.3%,占比上升0.97个百分点。此外,澳门会展业、金融业、中医药产业及文创产业的增加值总额达320.83亿澳门元,占所有行业增加值总额的8.07%,与2015年相比,增加值总额上升23.61%,占比增加0.79个百分点。 在新兴产业中,会展业发展尤其迅速,2017年的增加值总额35.48亿澳门元,约占所有行业增加值总额的0.9%,与2015年相比,增加值总额上升近147%。 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席刘关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6年澳门特区政府确立“以会议为先”作为会展业发展策略,主要考虑到有利于澳门本地公司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参与,会展业在活动数量、质量、国际化和市场化上都有所进步。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企业交流和新兴产业的区域合作带来机遇。2019年3月,澳门贸促局推出“粤港澳大湾区九市商事登记便利服务”,便利有意在九个城市开业投资的澳门企业。 在刘关华看来,澳门与广东省相关部门往来较多,但实际澳门企业和内地企业对各自的市场、商机并未太熟识,“为了推动业界与大湾区的合作,正在研究‘一会展两地’的区域会展合作模式,期间举办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论坛,借助澳门中葡平台的特色和多元文化优势,促进澳门企业、葡语系国家企业、海外华商和内地企业的交流合作”。 经济适度多元化推行多年,如何衡量经济多元化的成效?实际上,“经济多元化”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量化统计的标准。 澳门统计局局长杨名就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解释称,2015年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建立《新兴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但是在建构指标体系时发现,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内涵不应局限于新兴产业,因此扩大了指标体系的范围。 事实上,在澳门活跃在市场空间各处的是澳门本土的中小企业。根据社保统计资料,占据企业总数九成以上的中小企业,2018年吸纳了45.4%的本地就业人口。 澳门特区政府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列为长远施政方针,多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及。“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一种共存的生态圈,澳门中小企业要赶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需要有充足的营运资金,进行有针对性、多层级的金融支撑。”澳门经济局局长戴建业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在于灵活变通,要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发挥中小企业的特性,这需要涉及多个行政部门的协作。 金融业成为重要突破口 今年10月,广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晓军在岭南论坛透露,“澳门证券交易所的方案已经呈报中央,希望能够将澳门证券交易所打造成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纳斯达克”,立即引发舆论关注。 对此消息,澳门特区政府并未予确认。 但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随后澄清,“已聘请一家国际知名的机构研究澳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他表示,不仅研究澳门市场,也正在对周边的金融机构进行了解研究,同时必须与国际规矩接轨。 实际上,中央和澳门特区政府在积极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中,金融业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自2016年起推动包括融资租赁、中葡人民币清算平台和财富管理在内的特色金融产业发展是澳门特区坚持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关键举措。 从数据上来看,澳门金融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截至2018年年末,澳门金融业总资产规模已经接近2万亿澳门元(银行业占九成),金融业增加值占澳门GDP比重的6.5%。 澳门金融管理局主席陈守信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澳门金融业的定位是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业的优势在于澳门是资本完全开放的国际化市场,未来在基建方面,希望债券托管系统都能够与国际市场接轨;此外,澳门与葡语系国家的往来密切,推动中葡经贸、投资使用人民币结算,能够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事实上,澳门是最早建立人民币清算行的地区之一,人民银行最早分别于2003年、2004年授权香港和澳门的中国银行担任香港和澳门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澳门人民币清算行(即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为葡语国家银行同业提供人民币清算服务,配合澳门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2018年,澳门人民币清算行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借助CIPS系统的快捷优势,为境外市场提供更便捷的人民币清算服务。 作为面向国际化的大湾区,发展金融市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是粤港澳发展中应有之义。作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澳门在金融领域被赋予更加清晰的职能。按照《纲要》计划,澳门将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建设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发挥中葡基金总部落户澳门的优势,承接中国与葡语国家金融合作服务。研究探索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 在《纲要》发布实施后,银行业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动作频频。11月15日,中国银行粤澳两地分行首发“粤澳共享贷”,为135家澳门科创、青创企业现场提供投融资支持。此前,中国银行发行了18亿美元等值的“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债券,支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项目。 “支持澳门发展特色金融,把培育澳门债券市场作为特色金融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副行长陈晓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发展金融产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澳门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金融业业态。具体而言,需要在澳门大力支持建设离岸债券市场、探索发展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市场、支持澳门融入大湾区普惠民生金融业务发展多方面制度推动等。 《纲要》在澳门“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部分中有明确发展方向,“支持澳门发展租赁等特色金融业务,探索与邻近地区错位发展,研究在澳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绿色金融平台、中葡金融服务平台。” “澳门邻近已有多个成熟的金融中心,澳门要在此领域有突破,实行 ‘错位发展’,要充分结合自身优势特色和定位,与周边城市形成互为补充而非竞争的关系。”陈守信表示,目前澳门特区政府更多地根据《纲要》中提出的产业分工和发展定位,结合澳门中葡金融服务平台的优势,丰富“特色金融”的内涵,比如发展债券市场、金融基建的互联互通以及加强与内地的投资合作等方面。 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澳门金融管理局5日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根据《协议》条款,互换交易最高累计额度为300亿元或350亿澳门元,支持澳门发展人民币业务及构建“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在陈晓平看来,澳门建立金融中心,一方面要看澳门的交易体量能否支撑起一个成熟的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另一方面取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破解政策壁垒 2019年初印发的《纲要》将澳门列为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之一。 在澳门特区政府候任行政长官贺一诚看来,大湾区内城市间绝非零和博弈,而是彼此优势互补,共同建设创新能力突出、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 《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不可否认,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覆盖约7000万人,区域的融合发展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框架下的融合试验。 但两地金融基建的互联互通,仍需面临政策突破和风险管制的平衡。“澳门本身在金融方面没有太多的管制,而内地在资金流动、跨境支付系统等方面有较多限制,需要政策突破,这一澳门与内地的合作才更加通畅。”陈守信重点提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带来市场风险,需要在监管防范风险上引入合作机制,澳门金融管理局已与大湾区内地和香港的监管机构分别签订了多份监管合作协议,建立监管合作机制。 《纲要》中给澳门的精准定位是“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即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在各城市明确定位的基础上,《纲要》提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桂平认为,澳门参与粤港澳科技创新中心要明确优势,澳门多年经济发展已经有较好的经济储备,有很多科研项目得到欧盟的科研基金赞助,科研团队也积极在研发,下一步要推进澳门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相互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尤其是推动澳门科研成果在大湾区实现转移转化,为大湾区原先一些工业制造的城市的转型提供科技支撑。 “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一年有3000万的旅游人口,有高端的现代旅游、服务业,现在是一个湾区的概念发展,要考虑优势互补,比如如何把澳门的人气、好的营商环境带到横琴,澳门如何借助横琴地区的土地等资源发展。”叶桂平提出,各地不能单方面做规划,要符合大湾区建设区域对接、区域融合的要求